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!
企业在逆境中实现增长从来不是随机事件,而是精准把握两大核心要素的结果:
其一,新技术驱动下市场需求的爆发式增长。
就像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竞争白热化,直接推高了对算力支持、液冷系统及芯片的市场需求。寒武纪借助这一趋势,在2025年上半年斩获10.38亿元净利润,成功扭转了长达7年的亏损态势。
其二,深耕内部实力以构建核心技术壁垒。
以“药王”百济神州为例,随着其自主研发核心产品的商业化推广逐步扩大,2025年上半年公司盈利达4.5亿元,同比增幅高达115.63%,创下上市以来的最佳业绩,这也印证了其长期高研发投入的价值。
这两大要素表面看似无关联,实则紧密相连——若企业缺乏内部的技术与实力积累,便很难抓住行业发展带来的红利机遇。
而这种“变通”策略,在长盈精密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。
长盈精密的核心产品是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,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,2025年上半年该领域产品的营收占比为41.13%。
不过,当前消费电子行业已进入成熟阶段。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我国手机出货量为1.41亿部,同比下降3.9%;全球PC市场更是连续三个季度呈现下滑趋势。
这一行业现状也清晰地反映在长盈精密的业绩表现上。
2025年上半年,长盈精密实现营收86.4亿元,同比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约8个百分点;实现净利润3.06亿元,同比下滑29.37%。
面对业绩下滑,长盈精密该如何将“变则通”的策略转化为“通则久”的稳定发展态势?
答案其实很明确,正是文章开篇提到的两大要素:一是行业层面的新机遇,二是技术层面的硬实力。
从行业维度来看,关键在于把握新需求的爆发点。
当前消费电子领域涌现出两项关键新技术:
第一项是AI/VR智能眼镜。
2025年第二季度,全球AI智能眼镜出货量达87万副,同比激增222%;预计到2030年,这一出货量有望突破8000万副,智能眼镜或将成为消费电子领域新的增长引擎。
目前,长盈精密已为MetaRay-Ban智能眼镜提供结构件,并为北美地区的AI眼镜客户供应电池钢壳、塑胶橡胶类产品。
其中,结构件在Ray-Ban智能眼镜的成本占比约为12%,是第二大成本构成部分。数据显示,2025年第二季度MetaRay-Ban智能眼镜出货量达72万副,同比实现翻倍增长。
由此可见,Meta智能眼镜正逐步进入规模化放量阶段,这有望间接带动长盈精密结构件出货量的上升。
第二项是人形机器人。
2025年2月,长盈精密以自有资金250万元对国森科进行增资,持有其20%的股权,通过这一举措补全了自身在谐波减速器领域的技术短板。
要知道,减速器、伺服电机、丝杠轴承在人形机器人的价值占比中高达60%~75%。行业数据显示,一台Optimus人形机器人大约需要14个谐波减速器,而一台Figure02人形机器人的谐波减速器用量更是达到30个。
至此,长盈精密的产品线已涵盖金属材料、PEEK、IGUS等工程塑料,以及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。
从客户群体来看,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主要分为两大类,即汽车厂商与科技公司。而长盈精密的第二大业务恰好覆盖新能源汽车领域,这为其在人形机器人客户拓展方面积累了一定基础。
与此同时,长盈精密已与AIFigure以及北美地区的人形机器人头部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。
需要特别说明的是,公司的人形机器人业务并非停留在客户验证、产品研发或产能扩张阶段,而是已切实产生业绩贡献。
截至2025年8月,长盈精密的人形机器人零组件业务累计出货额已超过8000万元,累计为海内外人形机器人品牌供应零件超80万个,成为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少数能形成一定营收规模的消费电子企业。
当然,人形机器人领域也吸引了拓普集团、三花智控、蓝思科技等千亿规模巨头的入局,市场竞争正不断加剧。
对于这一情况,长盈精密早已提前布局应对。
2025年上半年,长盈精密收购了威线科51%的股权,正式切入AI服务器高速铜缆市场。这一举措并非简单的业务延伸,而是一次精准的市场卡位。
当前,高速铜缆连接主要用于GPU与GPU、GPU与交换机之间的短距离通信;加之光连接存在成本高、功耗大的问题,在5米以内的通信场景中,铜缆仍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。
据预测,2025年全球高速铜缆市场规模约为15亿美元,到2028年这一规模有望接近30亿美元。
威线科已进入英伟达AI服务器铜缆供应链,这意味着长盈精密成功拿到了AI算力基建领域的“入场券”。
更关键的是,这一布局能与公司现有的新能源汽车高压连接器、机器人线束技术形成协同效应,推动公司从“结构件供应商”向“连接+传动+结构”三位一体的平台型供应商转型。
但要真正实现这种跨行业的拓展,核心仍在于扎实的技术底盘。
从技术维度来看,关键在于技术的迁移与复用。
精密结构件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,涵盖手机金属组件、笔记本电脑外观件,以及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电池的结构件等。
其中,消费电子领域所采用的高精度CNC(数控机床)、压铸、注塑、滚齿等工艺,与人形机器人关节所需的高精度传动件制造工艺存在技术共性。
另一方面,长盈精密在消费电子领域积累的镁/铝合金、钛合金超塑成型技术,以及PEEK轻量化技术,可迁移复用到人形机器人的外壳、关节齿轮、旋转执行器外壳等关键环节的制造中。
支撑这种跨界技术复用能力的,是长盈精密长期构建的研发基础。
财报数据显示,2020-2024年期间,长盈精密累计研发费用接近65亿元,平均研发费用率为8.6%,这一比例高于立讯精密(4.24%)和歌尔股份(5.17%)。
因此,长盈精密无需投入资金从零开始搭建全新产线,这不仅提升了投产效率与资产利用率,还节省了资金成本。
要知道,制造业企业的利润很大一部分会投入到生产线建设中。截至2025年上半年,长盈精密的货币资金为19.21亿元,占总资产的比重不足10%;而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的合计占比则达到38.69%。
简而言之,“穷则变”,变的是发展赛道;“变则通”,通的是核心技术;“通则久”,久的是研发根基。
当消费电子领域的红利逐渐消退,长盈精密通过“变革”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:对外拓展新行业赛道,对内深耕核心技术。长盈精密的“再生”发展之路,才刚刚开启。
以上分析不构成具体买卖建议,股市存在风险,投资需保持谨慎。
炒股配资官网首页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